孙永平(画家)的个人简介
孙永平,1937年生,山东菏泽人,旅美书画家,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交流中心中庆书画院副院长。
简历
孙永平,1937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的一个书画世家,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九七二年拜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国画家王小古先生的名下,得其真传,加之家承幼学,本人勤于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在国画牡丹方面与众不同。工笔画以没骨为主,较历代没骨技法有新的发展,写意、泼墨、泼彩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独到之处。他的写意画泼辣大胆,追求神韵。笔墨淋漓,特别讲究用水,水墨交融,耐人寻味。他的工笔画,多来于写意画的构图,工意合一,细而不繁,变化多端,形神兼貌。再配上讲究的书法,可谓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笔畅神怡,粗犷而不失大度,细微而显大气。法外传统出于内心,信手拈来,自显自然。其画风可谓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名家精品粹编:孙永平写意牡丹(第5辑)》以不守成法约束的创造精神,把写意牡丹的彩墨表现力发挥到一个新境界,大刀阔斧,恣纵豪放,传其神,写其意,抒己情,不愧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高手。以刚为主,刚柔相济;以放为主,放收结合,以动为主,动静相成,骨力雄强,大气风神。格高而品正,情深而意切,厚积而薄发,搜妙而创真,朴直而灿烂。
年表
主要艺术活动:
1984年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
1989年在中南海为国务院会议室作画并被收藏。
1990年在中南海为怀仁堂作画并被收藏。
1991年应邀访日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并在大阪、奈良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在江苏徐州举办个人画展。
1996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个人画展,并以杰出艺术家的身份取得美国永久居住权。
1997年作品被旧金山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1998年在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2000年两次在美国西雅图举办个人画展。
2005年在青岛举办个人画展。
妙笔挥洒情系牡丹
――“牡丹之王”旅美中国书画家孙永平先生
踏着2005年春天的脚步,旅美中国书画家孙永平先生终于回到了阔别10年的祖国。那一天对于画家来说,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这里才真正是画家艺术的天堂。在过去旅美的10年中,他用爱国的情怀、激扬的画笔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中国牡丹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被海外华人誉为“牡丹之王”。
孙永平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乡人杰地灵,从明朝起那里就开始家家户户栽种牡丹,有“牡丹之乡”的美誉。两个舅舅是当地知名的书画家,在他们的指导下,8岁的孙永平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家中的牡丹园是画家的第一写生课堂。牡丹的雍容富贵、娇嫣大气、热烈并豪放,深深地感染了孙永平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心目中,“牡丹”两字是和“中国”两字永远连在一起的。在学习书画的同时,他的父母还将《四书》、《五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教授给孙永平,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使画家对中国书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也许不会知道自己幸福的彼岸,却不能没有奋斗的目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在“文革”十年中,画家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改革开放后,孙永平的作品不断参加山东省和全国的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优秀作品奖。山东省艺术学院院长王小古教授看到孙永平的作品后,啧啧称赞,并收其为入室弟子。
中国人爱牡丹、画牡丹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国色天香的牡丹,不仅美在她雍容华贵的表象,更让人寻味的是她含苞欲放的含蓄、鲜花绽放的傲气、花团锦簇的壮美。画家孙永平笔下的牡丹恰恰使人们感悟到这一点。孙永平画牡丹一画就是几十年,他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历代名家之作,逐渐形成独家风格。他写意泼辣大胆、追求神韵、耐人寻味;工笔细腻不凡、变化多端、不拘一格;书法与画作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笔畅神怡,尤其是他笔下的牡丹,叶脉、花蕊信手拈来,不做勾线。他的这种画法在国内可以说是独具一格。
1995年孙永平成功地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牡丹专题个人画展,70幅作品中20幅被当地华人及社团收藏,5幅由旧金山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1997年、1999年,他又分别在美国的洛杉矶、西雅图举办了个人画展,一时间美国的许多公司和华侨华人纷纷收藏孙永平的牡丹之作。2001年,画家又成功地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牡丹主题个人画展,中国的牡丹、中国的牡丹之画在当地引起一番轰动。每到这时孙永平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然而让画家更加思念的还是自己的祖国,家乡的父老、家乡的牡丹永远是画家梦中的萦魂。
年逾七旬的画家孙永平在美国有家人的陪伴,过着殷实的生活,让许多来美国多年的华侨华人十分羡慕。可是他每时每刻都在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并默默盘算着回国的日期。他认为,牡丹之美,不仅是中国之美,也是世界之美。画家想继续努力,想承受生命之重,更想将自己的技艺献给生养他的祖国。如今,孙永平先生已经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交流中心所属中庆博爱书画院的专职画家,每天笔耕不止。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筹备纪念宋庆龄去世25周年中国妇女书画展览。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追求、有所奉献。(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张柏联)